當下午3點的你,已經不是早上那個你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上午接連開幾場線上會議,打開郵件訊息,發現自己需要讀兩遍才能理解。下午3點,盯著Excel,明明是簡單的數字分析,腦袋卻像當機一樣轉不動。到了下午5點,突然意識到過去一小時自己只是盯著螢幕空轉,什麼也沒做。
這是很多知識型工作者會面臨的問題。根據史丹佛大學虛擬人機互動實驗室的研究,長時間視訊會議與數位工作會導致「視訊疲勞(Zoom Fatigue)」,包含心理疲勞的五個面向:一般疲勞、社交疲勞、情緒疲勞、視覺疲勞和動機疲勞。
此外,很多人在午後常出現「post-lunch dip」的現象。這是一種午後早期警覺性和表現下滑的規律時間窗,被認為與晝夜節律有關。然而,即使不吃午餐或將午餐改成等熱量的流質食物,一些人仍會出現此現象。因此,很多知識型工作者在下午3點左右腦袋卡住、反應變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所致。
為什麼大腦會「當機」?四個科學解釋
1. 腦部能量危機:
大腦雖然只佔人體體重的2%,卻消耗了約20%的總能量。當你長時間進行高強度認知工作時:寫程式、做分析、開會決策,大腦的能量需求會持續攀升。一旦能量供應跟不上,神經元的運作效率就會下降,表現出來就是「反應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
就像手機電池耗盡時,系統會自動降低效能一樣,你的大腦也會啟動「省電模式」,提醒我們休息一下。
2. 神經訊號傳導效率下降:
想像大腦是一個巨大的Wi-Fi網路,神經元之間需要不斷傳遞訊號。這些訊號的傳遞效率,取決於神經細胞膜的「流動性」,就像水要流得順暢,管道必須保持光滑。
長時間用腦會讓細胞膜的流動性下降,訊號傳遞變慢,最終導致「思考卡卡的」、「想不起來」等症狀。研究顯示,DHA在大腦中高度存在:約佔大腦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90%,相當於10–20%的腦總脂質,尤其集中在灰質和突觸膜中。
3. 神經傳導物質耗竭:
你的專注力、情緒穩定、記憶力,都仰賴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
- 多巴胺:負責專注力和動機
- 血清素:負責情緒穩定
- GABA:負責放鬆和抗焦慮
- 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和學習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需要「原料」,其中B族維生素扮演關鍵角色。例如,維生素B6是合成多巴胺、血清素和GABA的必需輔酶。長時間工作會耗盡這些原料,導致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你就會感到「腦袋空空的」、「提不起勁」。
4. 氧化壓力累積引發神經發炎:
大腦是人體耗氧量最大的器官,高耗氧量意味著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氧化壓力)。這些自由基會攻擊神經元,引發發炎反應,最終導致「腦霧」現象。
研究指出,花青素(Anthocyanins)等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護大腦免受氧化壓力傷害,並改善腦部血流。
參考資料來源: PMC124895, SCIAM, PMC4772061, PMC3917688, NIH: Vitamin B6, Micronutrient: Vitamin B6, Fruit Juice Science Center
哪些族群/情境也容易「腦袋當機」?及改善方式
除了高智識型工作者,下列族群也容易出現「腦袋當機、反應變慢、專注力不濟」等認知疲勞現象,可以參考改善認知疲勞的策略來改善。
| 族群/情境 | 核心痛點 | 參考資料來源 |
|---|---|---|
| 輪班/夜班工作者 (醫護、製造、客服) |
晝夜節律錯位、睡眠負債 → 注意力與反應下降;延長班與通宵值勤與工作表現受損相關 | 美國CDC/NIOSH整理:輪班與長工時與表現下降與健康風險相關。輪夜班與超長工時會損害工作表現和健康,因此這類族群更需要上述營養和生活干預來對抗不利因素。 PMC4629843, PMC16416332 |
| 精細手眼協調與反應速度需求者 (設計師/剪輯師、工程師、電競選手) |
需要穩定的手眼協調、心理運動速度、反應時間。長時間高強度用腦、用眼,很容易出現大腦當機。 | EJN 2024(年輕成人):1 週補充 AME,注意與心理運動速度提升、BDNF 升高。Nutrients 2020(中年成人 n=101):24 週 AME,Grooved Pegboard(手眼協調/心理運動)改善,6 週起可觀察趨勢。 SpringerLink Health, PMC 32824483 |
| 學生/備考與密集學習者 | 長時間學習+不規律作息 → 注意/記憶/執行功能易下滑 | NIA(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睡眠與認知(注意、記憶、執行功能)密切相關;NIH ODS:B6(PLP)參與多巴胺/血清素/GABA合成,B1關乎腦能量代謝。 CDC: Sleep |
| 40+ 預防性認知保健 (中高齡知識工作者/熟齡菁英) |
年齡增加與認知表現維持,如反應變慢、記憶力轉差 | WHO:全球失智負擔(2021 年約 5700 萬人)。EFSA:DHA 有助維持正常腦功能(標示條件:每日 250 mg DHA/或 EPA+DHA 250 mg/日架構)。 PMC11719789, 世界衛生組織, NIH: Cognitive Health |
咖啡因不是萬靈藥:短暫提神 ≠ 根本修復
咖啡因透過阻斷腺苷受體帶來清醒感,但耐受性會上升,且靠近睡前攝取會擾動睡眠與恢復。歐盟 EFSA 的風險評估指出,成人單次 ≤200 mg 一般不致構成安全顧慮,但睡前攝取恐影響睡眠;每日總量 ≤400 mg 通常可接受(孕婦/青少年標準不同)。
咖啡因 vs 認知營養策略:科學對比
| 面向 | 咖啡因 | 認知營養 |
|---|---|---|
| 主要作用 | 阻斷腺苷受體 → 暫時清醒 PMC5445139 | 血流/神經代謝/抗氧化/膜結構的長期支持 |
| 時效 | 30–60 分鐘,效果維持數小時 | 依成分而異;有 RCT 顯示 1 週補充花青素即見指標改善;長期累積效益更顯著 PMC11329521 |
| 睡眠影響 | 下午/傍晚攝取干擾睡眠 | 無刺激性,較不影響睡眠 |
| 安全/劑量 | 成人單次 ≤200 mg、日總量 ≤400 mg(EFSA) | 依各成分「臨床/法規」建議量 |
簡單來說:咖啡因就像「信用卡刷卡」,讓你提前透支精力,後面還是得還債(隔天更疲累)。而長期的「認知營養」策略則像存錢生利息,逐步強化大腦功能,從根本提高抗疲勞能力。
改善認知疲勞的「三重奏」方案
恢復下午當機的大腦,需要生活習慣、天然飲食、營養補充三管齊下。其中生活方式是基礎,加上飲食營養的天然支持,再利用特定營養補充素進一步強化。
A|生活方式配合(加乘效果)
| 目標 | 怎麼做(簡短步驟) | 科學依據 |
|---|---|---|
| 睡眠: 固定「腦力基本盤」 | 每晚目標 7–9 小時;固定起床時間;下午晚些時段避免咖啡因;晚間減少強光/藍光、早上多接觸自然光。 | 成人睡眠時數建議 ≥7 小時(CDC/NHLBI);晚間強光會抑制生理節律、早晨光有助同步;AASM睡眠衛教建議晚間避咖啡因/藍光。 睡眠基金會、哈佛健康 |
| 對抗「午後低潮」 | 早午後安排 10–20 分鐘短暫小睡(避免晚睡前3–4小時內);或在 13:00–15:00 提升環境照度(高照度、偏藍白光)。 | 「午后低落」為可重現的晝夜節律現象;短暫午睡與亮光暴露可改善主觀嗜睡與部分認知表現。 PMC 15892914, PMC8215386 |
| 善用「微休息」維持專注 | 每 30–60 分鐘站起來 2–5 分鐘(走動、伸展、看遠 20 秒),再回座。 | 工作中短暫微休息可緩和疲勞、對績效與幸福感有小到中度的正向效果;人因/職安指南也建議電腦工作者定期短暫離席。 PMC9432722 |
| 運動為大腦打底 | 每週 150–300 分鐘中強度有氧+至少 2 天阻力訓練;可從 10–20 分鐘散步開始。 | WHO 成人身體活動指南;12 個月中等強度步行可在年長者增大海馬體體積並改善記憶(RCT)。 PMC 21282661, CDC: Adult Activity |
| 保持腦子不「缺水」 | 研究發現,多數成年人未達標。以整日總水量為目標:女性約 2.0 L、男性約 2.5 L(含食物+飲品);熱天與運動時酌量增加。 | EFSA 飲水適宜攝取量;觀察研究顯示多數成人低於 EFSA 參考值。 EFBW: Adequate Water Intake, BMC Medicine |
「睡得夠+動得夠+喝得夠+聰明休息」是打造腦力持久的基本盤,再疊加營養介入,才能最有效改善認知疲勞。
〈延伸閱讀:擺脫失眠?食物與助眠保健品完整指南!〉
〈延伸閱讀:30%的成年人面臨失眠?睡眠障礙機轉與營養調節策略〉

B|天然飲食的攝取建議
| 核心營養素 | 為何有幫助 | 日常食物來源 | 建議頻率 |
|---|---|---|---|
| 花青素(Anthocyanins) | 抗氧化、支持腦血流與任務相關活化;與注意/心理運動速度相關的人體證據。 | 黑果花楸/藍莓/黑莓/黑醋栗/紫葡萄 ~1 杯(約 150 g);冷凍莓果也可。 | 每週 4–7 天 |
| 維生素 B 群(B₁/ B₆/ B₉/ B₁₂…) | 能量代謝與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原料」;高劑量B₆+B₉+B₁₂補充 在 MCI 老年族群,可降低同半胱胺酸並減緩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腦組織萎縮速率(RCT)。 | 全穀(糙米/燕麥)1 碗、豆類 1 掌、深綠葉菜 1 碟、蛋 1 顆;B12 主要來自動物性(魚、蛋、乳)或強化食品/補充品。 | 每日 |
| DHA(可選藻油或魚類來源) | 神經膜流動性與突觸傳訊的關鍵脂肪酸;長期與「正常腦功能」健康聲稱相關。 | 脂肪魚(鮭/鯖/沙丁)100–150 g × 2 次/週;或每日藻油補充以達 ~250 mg DHA(或 EPA+DHA 合計 250 mg/日)。 | 每週 2 次魚或每日藻油 |
補充:以上營養素並非只有這三種對大腦有益,但它們是證據較充分且適合日常飲食獲取的重點。
〈延伸閱讀:Omega-3 深度解析:好處、優勢和來源!〉
〈延伸閱讀:藻油是什麼?您的終極 Omega-3 來源〉
〈延伸閱讀:Omega-3 可以與維生素、鋅、鎂、鐵一起服用嗎?〉
〈延伸閱讀:Omega-3 糖果膠囊白皮書-技術洞察〉
C. 認知支持|營養素攝取建議
| 時間 | 營養素 | 常用劑量 | 主要機制 | 參考來源 |
|---|---|---|---|---|
| 短期(1–6 週,迅速見效) | 標準化 Aronia 花青素(如 A. melanocarpa,含 cyanidin-3-galactoside)|提升專注/反應起步感 | 依原料規格;常見 花青素總量 90–200 mg/日;多數人 1–2 週 有體感。 | 內皮功能↑、腦灌流↑、抗氧化;可能透過BDNF促進可塑性。 | PMC11329521, PMC 32824483 |
| 短期(1–8週)專注、抗壓、心智清晰 | L-酪胺酸 ( L-Tyrosine) 提升壓力下專注與認知清晰 | 25–150 mg/kg 體重(空腹服用);「高壓情境短期使用較有效」;一般日常或輕度疲勞效果不明確。 | 酪胺酸是兒茶酚胺類前驅物,可以改善急性壓力期間的認知功能和情緒 | ScienceDirect |
| 中期(代謝支持) | 維生素 B 群(B1、B2、B3、B5、B6、B9/葉酸、B12 等)作為能量代謝與神經遞質合成輔酶 | 日常一般族群以 RDA 等級完整 B 群;素食者與中老年特別注意 B12/葉酸。 | 作為神經傳導物質合成之輔酶(多巴胺/血清素/GABA)、葡萄糖/能量代謝、一碳代謝與髓鞘/DNA 合成。 | PMC 21118604, PLOS Journal |
| 中期(4–12週)情緒穩定、睡眠品質提升 | 色胺酸 (Tryptophan) 效果多經由改善睡眠與情緒間接提升專注 | 1–3 g/日 | 色胺酸透過提升血清素與調節多巴胺平衡,穩定情緒、減少焦慮與精神疲勞,並促進睡眠與神經可塑性,使專注力更持久且穩定。 | PMID 19715722, ScienceDirect |
| 中期(4–12週)提升認知參數 | 磷脂醯絲胺酸 (Phosphatidylserine, PS) 改善老年記憶力衰退患者認知功能 | 100-300mg/日 | 增加乙醯膽鹼釋放、促進神經膜流動性與突觸功能 | Dovepress |
| 長期(結構保護) | 藻油 DHA(建議來源)|維持膜流動性/長期腦健康 | ~250 mg DHA/日(藻油或魚油);或每週 2 次脂肪魚(每次 100–150 g)。 | 神經膜流動性/訊號傳遞;突觸功能與可塑性;長期結構支持。 | JAND: 藻油 DHA, PMC11719789 |
| 可選強化(情境運用) | 肌酸(Creatine)|熬夜/高耗腦任務時的能量緩衝 | 3–5 g/日,一周左右;補充期多喝水;腎病勿自行大量使用。 | 增加磷酸肌酸緩衝,支援高需求時 ATP 供應。 | PMC 16416332, PMC 14561278 |
| L-茶胺酸(L-theanine)|專注與壓力體感管理 | 200–400 mg/日;常與咖啡因併用,減緩咖啡不適(降低焦躁、保留警覺)。 | 影響 α 波、可能調節谷胺酸/ GABA;腦波節律。 | JCM 14217710 | |
| 可可類黃酮(Cocoa flavanols)|循環與內皮功能→間接支持腦灌流 | 200 mg/日(留意糖分熱量;選高黃烷醇可可/黑巧)。(一般族群;條件限制) | 內皮依賴性擴張(ED-FMD)改善→整體血流支持。 | EFSA Journal: Cocoa Flavanols |
以上為文獻代表性範圍或法規門檻,實際依產品規格與標示為準;特殊族群(孕婦、慢性病、用藥中)請先諮詢專業。

為什麼糖話咀嚼粒是認知支持最佳劑型選擇呢?
糖話生醫致力於開發次世代咀嚼粒劑型,並與保健品品牌顧客共同設計美味與效益兼顧的「認知配方」。我們用三重機制打造可感知、可量化、可長期維護的方案。
因為多數機能原料非常嬌貴,怕高溫、氧氣、強光,例如花青素,遇熱和長時間氧化會迅速降解失效,大量生產的過程中會加速降低活性和功效。
為了把有效成分送進體內,我們以咀嚼粒(Burst Chew)雙層技術:內層低溫保存機能活性+外層成形與味道遮蔽,提升順從性與「實際活性=標示活性」。
同時,可以多配方彈性設計,咀嚼粒技術讓我們可針對不同族群做量身訂製的認知配方,如輪班/夜班、精細操作與反應需求者、學生/備考、40+ 預防性認知支持。
糖話生醫的工廠已通過 NSF-GMP、台灣 GMP、ISO、HACCP 認證,對品質質量可以放心。糖話生醫也期待通過創新咀嚼粒技術,幫助更多人輕鬆享受這些認知營養,讓專注力與靈感時刻在線!歡迎與我們聯繫。
〈延伸閱讀:認知咀嚼粒〉
〈延伸閱讀:糖果膠囊 vs. 機能軟糖:您的健康選擇終極指南〉
〈延伸閱讀:發揮機能糖果的力量與功效:營養補充品新時代〉
參考來源: PMC8750456, PMC3792211
❓ 常見問題
Q1. 什麼是認知疲勞?為什麼下午3點大腦容易當機?
A: 認知疲勞是長時間腦力工作後,大腦能量耗盡的現象。大腦僅佔體重2%,卻消耗全身20%能量,當供應不足時,就出現下午3點的當機感。
Q2. DHA如何支持正常腦功能?
A: DHA約佔大腦多不飽和脂肪酸的90%(相當於腦總脂質的10-20%)。它維持神經細胞膜流動性,讓訊號順暢傳遞,每日250 mg DHA可支持正常腦功能。
Q3. 為什麼咖啡因越喝越沒效?
A: 咖啡因透過阻斷腺苷受體暫時提神,但身體會快速產生耐受性。它作用30-60分鐘,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能量耗竭、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或氧化壓力。
Q4. 哪些營養素最能有效改善認知疲勞?
A: 三種營養素協同作用:花青素(每日90-200 mg)1-6週見效;B群維生素補充神經傳導物質原料;DHA(每日250 mg)長期維持膜結構健康。
Q5. B群維生素如何對抗腦霧?
A: B群維生素是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B6參與合成多巴胺、血清素和GABA。長時間工作不補充這些原料,神經傳導物質水平下降,就出現腦霧。
Q6. 除了知識工作者,還有誰容易認知疲勞?
A: 認知疲勞影響輪班/夜班工作者(睡眠紊亂)、精細操作專業人士(需要快速反應)、學生與備考者(作息不規律)、以及40+族群(維持腦力)。所有人都適用相同改善策略。
Q7. 只靠生活方式調整能解決下午腦當機嗎?
A: 生活基本功(7-9小時睡眠、規律運動、充足水分、微休息)是基礎。再疊加營養支持—花青素快速見效、B群補充原料、DHA長期保護—才能最大化效果。
Q8. 為什麼選擇糖話生醫的咀嚼粒作為認知支持?
A: 糖話生醫專利咀嚼粒雙層技術保護花青素等嬌貴成分免受高溫和氧化破壞。內層低溫保存活性成分,外層提供結構並遮蔽異味,確保實際活性等於標示活性。
.jpg)